陈化兰 教授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主任;OIE生物标准委员会副主席。一直专注于禽流感病毒及其防控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在Science,PNAS,PLoS Pathogens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研制的禽流感疫苗在国内、外推广应用超过1000亿羽份。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华农业英才奖、何梁何利青年科技创新奖。
|
![]() |
|
|
|
Donald Seto 教授 |
Donald Seto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学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现为乔治梅森大学系统生物学院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客座教授。他主要从事病毒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以及相关软件的开发研究,以及暴发性流行病的快速分子诊断平台的建立;主持或共同主持了30余项研究基金项目,拥有2项专利,开发了2套生物信息学软件,参编5部专著,多次担任世界基因组学大会分会主席,目前是NCBI人类腺病毒研究组主席,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委员,Viruses杂志编辑,美国、英国、加拿大国家基金项目的评审人,在Science,Cell,Lancet,PNAS,Nucleic Acids Research,Journal of Virology,Genomics, Bioinformatics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近百篇论文,累计引用次数2000多次。 |
![]() |
|
|
|
董小平 教授 |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朊病毒病室主任,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担任Biomed Environ Sci、Int J Mol Biol杂志编委会副主编,World J Virol、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s编委会编委,以及10余个中文杂志的副主编及编委等。同时担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委员会医学病毒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中国全球病毒网络(GVN)副主席、传染病标委会副主任委员和10多个国家及部委的专业委员会成员。曾获得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留学回国先进个人称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两次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以及一些省级奖项。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过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科技部中国-欧盟科技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等。截至目前,在英文同行评议杂志上发表文章133篇。
|
![]() |
|
|
|
胡志红 教授 |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普通病毒保藏中心及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菌毒种资源与应用中心主任。中科院“百人计划”,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曾获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妇女、“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并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1年)及二等奖(2001年),2004年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胡志红研究员主要从事病毒学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目前主持国家 “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重大项目、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在研课题。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源论文约90余篇,出版专著13部(章), 获授权专利10项。
|
![]() |
|
|
|
金冬雁 教授 |
香港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终身职务),博士生导师,美国病毒学会终身会员、美洲华人生物学会终身会员、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员、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现为《PLoSONE》、《Retrovirology》、《NucleicAcidTherapeutics》、《FrontiersinBioscience》、《JournalofRNAiandGeneSilencing》、《JournaloftheFormosanMedicalAssociation》等杂志的编委,《CellandBioscience》杂志的副总编,在Nature、Cell、J.Exp.Med.、EMBO、NucleicAcidsResearch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近百篇研究论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以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类支持,近年来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与分子肿瘤学研究。
|
![]() |
|
|
|
姜世勃 教授 |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在九十年代初发现了第一个抗HIV的C-多肽,其发明专利转让给美国Trimeris和Roche药物公司用于开发国际上第一个抗HIV多肽药物 - 恩夫韦肽(Enfuvirtide)。因此,该发现开辟了一个研发抗病毒多肽药物及病毒融合抑制剂的全新领域。最近,他又在中国成功开发上市一个可预防和控制HPV感染、可降低宫颈癌发生率的生物蛋白-JB01。现已发表了290篇SCI论文,总影响因子1,389, 其中包括Nature、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Nature Review Microbiology、Lancet等,被引用7,000多次。已申请25项(获授15项)美国专利和10项(获授3项)中国专利,其中两项已开发成产品。为The Lancet编辑顾问, Retrovirology、PloS ONE、Microbes and Infection、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The Open AIDS Journal杂志编委。
|
![]() |
|
|
|
童舒平 教授 |
教授,博导,法国里昂一大博士,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布朗大学教授。现任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上海市千人计划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乙肝病毒基因型与变异株。为不表达e抗原突变株的最早发现者之一;发现并系统研究了鸭子乙肝病毒的受体与辅助受体;发现在中国流行的乙肝病毒B、C基因型的生物学功能差异.已在Journal
of Virology,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Virology
等杂志发表论文共50余篇。在美工作获国立卫生院及美国癌症协会支助。目前是Journal
of Virology, Journal of Hepatology的编委。 |
![]() |
|
|
|
徐建青 教授 |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院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艾滋免疫学课题组组长。主要从事感染免疫与疫苗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传染病科技专项项目,美国NIH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973子课题;在Science、PNAS、Clin Infect Dis、Biomaterials、AIDS、J Virol、EID、Eurosurveillanc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80余篇。于2005年、2012年受卫生部指派,作为科学顾问出使世卫组织(WHO)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2年受国家自然基金委国际合作局指派带团出使韩国;2012年参加温家宝总理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座谈会。
|
![]() |
|
|
|
魏太云 教授 |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福建省“百人计划”人选、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成员、《病毒学报》编委。2003年于福建农林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在国立农业研究中心在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从事植物病毒病研究。2009年底回国后致力于水稻病毒的媒介昆虫传毒机制的研究,首次建立了3种传播水稻病毒的稻飞虱细胞系,解析了水稻病毒在媒介昆虫及其培养细胞内侵染环节的机制,促进了植物病毒与介体互作的研究水平。近5年在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Virology等刊物发表SCI论文29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21篇,目前主持国基重点项目和973项目课题。
|
![]() |
|
|
|
袁正宏 研究员 |
研究员,博导,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欧共体博士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现任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乙肝病毒感染与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及机制,新发传染病病原学等。代表性陈果:揭示乙肝病毒通过表面抗原和多聚酶影响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新机制;提出新的IFN-α抑制HBV复制机制;找到与干扰素初期疗效相关mi RNA分子;发现人感染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及其耐药变异等。2009年以来在NEJM, Lancet, Nat Immunol, HEPATOLOGY, JV, JBC, JI 等刊物发表 30 多篇学术论文。近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一等奖等。
|
![]() |
|
|
|
赵海涛 教授 |
现为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导。作为课题负责人相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科技部政府间合作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首都发展基金项目、教育部外专基金项目,现为HBSN杂志的副总编,WJG编辑,在GUT、Hepatology、J Hepatology,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7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SCI 收录论文50余篇,被引用共计超过400次,专利申请4项。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在肝癌的外科治疗及多组学分析中有一定的研究经验。 |
![]() |
|
|
|